在青少年群体中,社交游戏的缺失会干扰学习和基本社交行为的习得,并可能导致社交大脑区域的调节。尽管社交游戏对青少年的发展至关重要,但由于缺乏能够体现社交游戏排斥的实验动物模型,对其生理机制的深入解释依然有限。为探讨青少年时期社交游戏的机制,本文介绍的研究通过模仿人类社会的社交游戏排斥动物模型,分析了情绪行为和大脑活动的差异,让我们一同了解这个生动的研究。
背景
人类从出生起便通过人际关系和互动获取重要的社交技能。发展理论指出,在8到12岁之间,儿童逐渐发展出学业和社交能力,同时自尊心也随之增强。然而,消极的社会关系会阻碍这一关键发展,导致社交技能的显著缺陷。在青春期,啮齿类动物会表现出多种形式的社交玩耍。研究表明,青少年面临的玩耍排斥可能导致情绪低落、焦虑加剧,甚至威胁到自尊、归属感和存在感等心理需求。本研究建立了一个青少年社交玩耍排斥的动物模型,并探讨社交玩耍作为青少年时期重要特征的脑机制。
研究社交排斥模型
为在受控环境中深入探讨这些影响,Byun 和 Noh 设计了一项针对青春期大鼠的实验,采用EthoVisionXT动物运动轨迹跟踪系统精确地追踪大鼠的行为,并将其与大脑活动变化进行关联。这些发现为理解社交排斥带来的情绪困扰提供了新的视角。
研究对象为4至5周龄的雄性Sprague-Dawley大鼠,这一发育阶段与人类早期青春期相似,此时社交互动开始具备情感意义。实验设定了两种条件:一是非排斥组,大鼠持续参与社交游戏;二是排斥组,大鼠最初参与社交游戏,但随后被隔离在透明隔板后,能够观看其他大鼠,但无法参与。该方法创建了观察社交排斥对生物学和行为效应影响的模型。
EthoVisionXT助力揭示社交排斥的影响
EthoVisionXT的自动视频追踪技术提供了详尽的观察结果,揭示了排斥对行为和焦虑的影响。这款广泛应用的视频跟踪软件可以跟踪和分析动物的行为、运动轨迹和活动,适用于多种行为测试,进而支持各种定制化方案。
高架十字迷宫测试
为进行高架十字迷宫(EPM)测试,主要测量雄性大鼠的焦虑样行为,其关键指标为在开放臂中花费的时间及首次进入开放臂的潜伏期。在测试中,被排斥的大鼠的行为表现出显著变化:
- 它们对开放臂的探索时间显著减少,规避风险的时间降低了约50%;
- 它们进入暴露区域的时间最多增加三倍。
结果表明,在社交玩耍排斥组中,类似焦虑的行为有所增加,进一步证明社交排斥环境与大鼠的焦虑行为有关。
观察玩耍区域
研究还发现,排斥的大鼠在玩耍区域表现出的独特悖论:尽管接近同伴的频率减少了50%,表现出社交退缩,它们却在透明屏障附近徘徊,依然能够观察其他老鼠的玩耍,但不参与其中。活跃的社交游戏行为减少了40%,整体活动显著下降。这种社交退缩与渴望的结合反映了社交焦虑症患者在渴望联系与害怕被排斥之间的复杂关系。
与行为相关的神经变化
本研究的免疫组织化学分析揭示了可测量的脑部变化,主要发现如下:
- 持续性焦虑:即使在隔离状态下,被排斥的大鼠也避免风险行为,表现出类似焦虑的迹象。
- 渴望联系与退缩并存:大鼠即便远距离观察同伴,仍然表现出回避接触的矛盾行为。
- 与身体疼痛相关的神经系统重叠:LHb的过度激活明确支持社交排斥激活身体疼痛相关通路的观点。
结论
这项研究强调,在青少年时期,社交排斥会激活与身体疼痛相似的大脑回路。通过利用EthoVisionXT的精准行为追踪,研究人员能够将社交排斥与具体的神经系统变化及情绪行为联系起来。这些发现指出了青春期这一神经可塑性增强的关键时刻,强调了早期支持对重新校准这些回路的重要性。
通过以上研究,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青春期社交排斥的复杂性及其对青少年心理健康的影响。尊龙凯时关注青少年心理发展,倡导良好的社交环境,以促进青少年健康成长。